为何要进行多轮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?检测结果是阴性为何也被要求反复进行核酸检测?为什么单采核酸阳性人群,会被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?
近期,核酸检测成为贵阳市民关注的热点,9月16日,记者就这一系列问题专访省级救治专家组成员、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副院长周厚荣。
省级救治专家组成员、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副院长周厚荣
疫情发生的地区,为什么要开展多轮核酸检测?
周厚荣: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。
一是由于窗口期的存在。窗口期是指从病原体进入人体,到通过一定检测技术方法可被检出的这一段时期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受到检测方法、检测试剂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如果样本检测时正处于窗口期,就会出现无法检出的情况,造成漏检;
二是在采检环节中,可能存在个别群众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检测,从而造成小概率的漏检。
当上述两个因素,叠加到庞大人口基数上时,核酸检测轮次较少往往很难筛查出全部感染者。因此,开展多轮核酸检测,对尽早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实施精准防控,是十分必要的。
两次及以上核酸结果都是阴性,为何还要高频次做核酸检测?
周厚荣: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来看,存在一定的潜伏期,特别是奥密克戎可在皮肤表面存活21个小时,而且不同的个体差异,病毒载量也不同,临床症状也不同。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,通常那些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能被筛查出来,但也有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,会呈现核酸阴性结果。因此,需要通过高频次的核酸检测,尽早动态发现隐匿阳性感染者。
“单采”和“混采”有什么区别?
周厚荣:核酸检测一般分为“单样检测”和“混合检测”,也就是“单采”和“混采”。
单采,就是一个人的采样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。
混采,就是将多个人的采集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,包括“五合一”“十合一”“二十合一”等,就是将5个人或10个人或20个人的采集拭子放到一个采集管中进行检测。检测结果为阴性时,混采样本均视为阴性,代表混检的5个人、10个人或20个人都是安全的;如果混采出现阳性,相关部门会立即对该混采管的所有受试者暂时单独隔离,并重新对所有受试者分别采样,逐一进行复核,再确定这些人群当中到底哪一个是阳性。
混采是目前新冠核酸检测中广泛使用的筛查方法,在开展全员或区域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时,可明显提高检测效率、加快检测速度,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输入及本地扩散风险,在人群总体阳性率较低(低于0.1%)时更为适宜。单采主要适用于高风险地区及重点人群,采集其鼻咽拭子、口咽拭子或痰液标本,实行单人单管采样检测,是为了判断受检者是否携带病毒及感染状态,以便早发现、早处置。低风险地区可按照10:1比例混采,中风险地区根据检测能力可按照1:1或5:1混采检测。
省级救治专家组成员、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副院长周厚荣
为什么单采核酸阳性人群,会被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?
周厚荣:为加快完成诊断的工作,省卫生健康委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冠肺炎初筛阳性人员诊断进度的通知》,对于单采检测过程中,结果为双靶阳性且 Ct 值均<30的,立即报初筛阳性,并按统一调度立即送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,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可不再进行核酸复核,直接进行诊断。
对于单采检测过程中,结果为单靶阳性或双靶弱阳性(双靶任一的 Ct 值>30)的,不再重新采样,仅需采用另外一到两种更灵敏或同等灵敏的试剂对原管复核,复核结果为阳性的,立即报初筛阳性,并按统一调度立即送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,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可不再进行核酸复核,直接进行诊断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缩短诊断时间,提升诊断速度,让阳性感染者得到及时治疗。
其次根据分层分类救治的原则,阳性感染者为高危人群(≥60岁老年人、患严重基础疾病)、孕产妇、3岁以下婴幼儿,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直接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(省将军山医院)救治;其他经方舱医院诊断为普通型、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,也需按照要求闭环转运至省将军山医院救治。
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达到什么标准可以出院?
周厚荣: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》(试行第九版)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由“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(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)”修改为“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≥35”,乍一看核酸报告结果仍为阳性,很多患者都担心没有治愈。其实这是因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,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≥35时样本中就不再能够分离出病毒,密切接触者也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。别看仅仅是把阴性界限值从40降为35这么一点点,实际可以让更多原来不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尽早解除隔离或出院,从而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。